业界大咖在沪纵论“影视发展与文化金融”—— 进入调整期的影视产业如何破题

经过十几年高速发展,中国影视产业近年来进入调整期。市场变化中,影视与资本深度融合的话题,备受文化界和金融界关注。

 

11月22日,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进入高潮。由浙江省委宣传部主办、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影视发展与文化金融”主题论坛在上海举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共同探讨影视产业的困局所在、机遇之门、破解之法,以推进影视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繁荣中有变化

 

“近年来的影视产业很‘颠覆’。”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如此形容影视市场形势。

 

一方面,影视产业欣欣向荣。前不久发布的《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19)》指出,中国电影产业已经从世界电影产业的第三阵营升至第一阵营,跃居世界电影产业亚军。2012年以来,中国电影年度票房成绩实现了从100亿元到600亿元的大跨越。

 

另一方面,失去了票补优势和资本玩家,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次9年来首次下降。“2017年的时候,我们一度乐观地预期票房会很快超过美国。但是,‘断崖式’下滑的数据显示,我们错了。”魏鹏举说。

 

横店集团副总裁徐天福也感叹“路不好走”。“我们以每年50家到60家的速度投资电影院,其中一部分亏损。”四五线城市市场萎缩;影院投资市场化后,“僧多粥少”问题显现……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徐天福坦言“院线发展终究要碰到天花板”。

 

对股价波动,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包纯田的感受最为直接:“我关注过一家影视公司,股价一路从20元跌到5元。一度虚高的股价水分被挤出来后,才是它真实的价值。”

 

“过去2年多,在政策调整、行业洗牌、资本去泡沫化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下,我们需要花更多心思去找机会。” 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总经理蒋国兴说。

 

困境中寻机会

 

对于未来,业内人达成的共识比较乐观——影视产业依旧具有上升空间,它只是进入了暂时调整期。

 

回顾今年国庆档,前有《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3部主旋律影片大获全胜,10月共计产出票房59.73亿元;后有现实主义题材《少年的你》热度不减,票房、口碑实现双高。

 

“高票房是提振行业信心的最佳良药。” 魏鹏举肯定市场潜力的同时,也发出提醒,“中国电影产业井喷式增长是由改革红利、网络红利、人口红利等因素的共同叠加形成的,产业最终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

 

如果将角度从国内切换至国际,中国影视产业大有可为。

 

今年夏天,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伊拉克巴格达火了。每天晚上,讲着阿拉伯语的中国女孩“毛豆豆”会准时与观众“见面”。她的爱情观、她处理婆媳关系的智慧,着实让人耳目一新。《媳妇的美好时代》编剧、作家王丽萍认为:“影视是一个国家读懂另一个国家的窗口。全世界都渴望了解新时代的中国。”

 

“好莱坞”电影工业庞大体系疲态初显,也为中国抢占广大市场腾出空间。华人文化集团深耕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传播,推出过《巨齿鲨》《功夫熊猫3》等叫好叫座的产品。副总裁应旭珺认为,中国可以牢牢抢抓时机,加快国际市场的战略布局。

与会者在寻找影视产业的机遇时,提出的关键词是“面向未来”。大数据、短视频乃至5G技术的革新应用,可能蕴藏着影视板块新的增长点。

 

拓视野谋破题

 

文化产业,内容为王;内容出错,满盘皆输——这是业内默认的明规则。

 

“中国电影资本确实在走向世界,但以往只被认为是个‘不太专业’的金主。”应旭珺提示影视、金融从业者认清自己的核心优势。

 

徐天福认为,中国故事是中国影视内容独特、优势的资源。横店集团参投的《少年的你》《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已经大卖。他相信,即将上映的春节档电影《囧妈》《中国女排》也会获得成功。

 

把视野再放大——无论影视创作还是投资,“不朽的主流价值”是与会者强调的重中之重。《大圣归来》《哪吒》的大获全胜,用事实证明投资经典动漫IP具有可观效益。

 

“影视企业要想做强,必须把IP控制力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应旭珺认为,动漫开发模式成熟的产业链可以延伸到游戏、电竞等领域,恰恰符合当下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