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024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2024年度,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的重大使命,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五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紧扣主责主业,突出抓党建带全局促发展,按照“承担好责任、发挥好功能、发展好企业、提升好队伍”要求,打好改革发展攻坚深化提升组合拳,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浙江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国企力量。现将集团2024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报告如下:

 

一、紧扣主责强担当,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集团紧扣功能型文化国企和全省文化产业投融资主平台定位,以“八八战略”和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文化浙江建设需要增强“三个力”要求为纲,突出“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方向,全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建强文化空间、影视文化、数字文化三大主业板块,初步形成以文化内容为根基、以产业投资为手段的“3+1”生态驱动型发展模式。

(一)聚焦文化空间提质扩面,深化改革提炼标杆

集团积极践行文化国企责任担当,持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在省委宣传部指导和省文广旅厅、省作协大力支持下,联动省级“四馆”优化之江文化中心一体化运营“之江模式”,研究形成《之江文化中心“一体化”运营改革试点方案》,提炼合作、管理、业态、投入四大机制,引育省域特色文创“知江南”、垂类研学“之学”、地域美食“浙里食局”、非遗活化“非遗+”等特色品牌,以“朝九晚九”开启夜经济文化圈,惠民效能不断提升。集团受邀在中宣部文化强国论坛、文旅部全国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工作会上作典型发言,获评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和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同步推动“之江模式”复制输出,分层分类、因地制宜向浙东运河文化园、浙江自然博物院、四川名人馆等场馆合作输出模式,初步形成外拓文化空间生态,推进模式升级扩面。

(二)聚焦影视文化聚力深耕,培育精品优化生态

集团深化影视内容创制战略布局,围绕“优IP+链产业+强运营”,探索创新文化内容高原造峰新机制,着力锻造“三性统一”“双效合一”的精品力作。一是挖掘IP讲好浙江故事。联合出品电影《流浪地球2》《万里归途》及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出品宋韵人文纪录片《定风波》、主投主控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联合出品电视剧《天下长河》等系列作品荣获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等7个省级以上奖项。动画片《大山里的梦之队》等5部剧目登陆央视及爱奇艺等平台播出。二是培育“浙产好剧”新生态。承担之江编剧村、浙江青年电影周等优质影视平台和活动打造,挂牌“网络微短剧审查分中心”,举办2024年度电视剧精品创作编剧高级研修班,承接中宣部青年编剧人才“擢英计划”,借势借力打造新时代“中国编剧中心”。三是打造文化传播阵地。时代院线实现连续三年加盟影院开业数量位列全国前三,票房增速领先全国5个百分点,排名进入全国前十。与头部微短剧机构合作开辟文旅短剧赛道,并与省内15个县市达成合作,串珠成链结合浙江百个优势影视外景拍摄地制作影视打卡地图,指导景区围绕影视节目拓展宣发体系,探索打造“微短剧+文旅营销”生态圈。

(三)聚焦数字文化新质赋能,创新驱动激活市场

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以科技赋能打通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各环节,创新数字文化消费供给和交易场景。一是面向渠道端激活数字文化要素市场。充分发挥浙江文交所牌照资源优势,打造国内首家集文化数字资产在线登记、在场交易、在链交割于一体的长三角文化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入选“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佳实践”。发起“数文链”推进星火·链网(文化产业)骨干节点建设;与中数集团等共同承担“价值评估”“资产交易”两项国家标准制定任务。二面向消费端创新数字文化消费供给。开辟“光影+科技+艺术”新赛道,打造M511文旅融合体验标杆,运用AI、VR/AR等技术重塑场景体验,推出《永恒的巴黎圣母院》《深空未来》、浙江特色原创场景剧《茶无此人》、气味电影《真理的味道》等沉浸式、交互式创新项目,塑造文旅大IP“首创+首发+首秀”孵化地。产学研联建数字文旅“未来实验室”,构建人才孵化、品牌引育、在地文化转化、社群经济培育的大视听文旅产业新生态。项目荣获“2024全国城市更新最佳产业社区”“2024文旅数字化创新服务典范”。三是面向应用端打造数字文化驱动平台。依托控股上市公司浙文互联,构建“AI+文化”智慧内容生态,开发数字文化应用跨境出海,与字节跳动、腾讯等头部企业深入开展基于AIGC的共建合作,巩固提升数字营销传统优势。布局算力业务,搭建数字文化算力底座。承办第三届全国非遗数字论坛、浙江数字经济百人会年度会议和2024“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数字文化专题赛事,并在数贸会作为浙企代表介绍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浙江文投实践。

  • 聚焦文化传承赓续文脉,守正创新文旅融合

集团积极成为文化资源的守护者、文化故事的讲述者和文化产业的孵化者,推进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现代文旅资源。一是深化“老屋复兴”共富样本。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持续推进“老屋复兴”提质扩面,创新构建三级赋能体系:为村民提供易行修缮方案、为运营主体提供创业系统支持、为党委政府提供低等级文物可持续保护发展方案。同步打造古建基因数据库,拯救老屋带动乡村振兴被写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二批共富典型经验和《共同富裕蓝皮书》,相关经验输出柬埔寨吴哥古迹王宫遗址保护修复。二是创新遗产保护活化利用样板承担文旅部、国家文物局、国家发改委全国首条中国文物主题游径“东坡行旅”总体规划,获评“2024年度优秀文物主题游径”特别推荐案例;发挥平台优势,攻关文物保护科技,以南方多省考古遗址公园工程检查为基础,编制南方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图则;举办浙江古建保护发展40年研讨会,研讨考古遗址保护阐释的浙江经验。三是推进历史经典产业焕新。系统融合展览、研学、文创等多载体,创建“直播+拍卖+文旅IP”数字资产交易模式和多元场景,在数贸会、良渚论坛等大会上嵌入展览12场,各类展会线上传播量总计超过2亿人次。围绕石窟寺、龙泉剑瓷等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游径、研学、产业运营等方式系统活化,并原创“浙江文明”等系列产品超过50款。

 

二、靶向惠民提质效,促进文化共享精神共富

集团紧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打造文化惠民新载体。一是选派文化特派员精准帮扶。选派3名文化特派员开展文化帮扶,研究形成余村大研学文化品牌提升、清湖三村“浙西盐仓·丝路清湖”文化品牌宣传、新西坑村红色资源挖掘与文旅融合发展等文化项目方案。以微短剧带火小乡村、“老屋+”还原老工坊、浙影通惠民达基层、人才培训搭建致富桥梁等方式,进一步推进“共富工坊”建设。二是提升公益文化品牌影响。发挥文化空间阵地效能,持续创新“致敬最美”公益品牌,面向亚运工作者、志愿者和省级劳模,陆续开展“春晚浙里看”“致敬她力量”“省级劳模观影”等公益活动,推出“强国复兴有我”主题电影展映,开展“亲子家庭音乐会”“之江奇妙夜”公益活动,推出“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闻摄影展等致敬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献礼活动。三是优化文化惠民阵地供给。依托集团影城打造“之江潮”智慧党建基地,在之江文化中心打造党建团建活动场所,以党建引领、品牌加持建强文化阵地,服务超百家企事业单位。持续开展公益电影主题放映活动,全年“浙影通”农村电影放映点播55.9万人次,覆盖全省32个革命老区和山区26县等地;完成“电影伴我成长”校园放映活动共计567 场,累计观影师生达 11 万余人次。四是拓展产业帮扶促进共富。集团通过文化空间、文旅融合、文旅宣介等项目赋能县域区域经济增长,助力文化创新转化和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在文化空间方面,孵化青田咖啡、云和木玩、天下龙泉、松阳屿山空等优质地市文化品牌,打造浙江在地文化形象展示窗口;在文旅融合方面,与温州洞头、舟山普陀合作共建,打造省内海岛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样板;在文旅宣介方面,以“浙产西进”服务商角色打造“浙里石榴红”民族团结集群品牌,启动“石榴籽+”文旅宣推系列活动,助力产业援疆、文化润疆行动

 

三、把准导向守根本,坚持凝心聚魂强基固本

(一)坚持党建引领,铸魂强企迈上新台阶

集团党委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为主线,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一是深化循迹溯源学习。通过党委会“第一议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导班子专题党课、8090青年宣讲活动,深挖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调研集团下属企业的精神富矿,持续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活动。二是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围绕“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工作主线,统筹推进“五个专项行动”,细化22项重点任务,形成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党纪学习教育效果得到省委党纪学习教育专班和省国资委党纪学习教育专班肯定,工作经验在省纪委指导的《反腐败导刊》上刊发。三是擦亮“浙文红”党建品牌。构建“126”大党建格局,建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围绕“浙文红”党建品牌打造文化共富共享党建样板。在国家及省级平台上刊发多篇党建文章,如《实施五项工程全链条抓实党员队伍建设》刊发在中宣部主办的《党建》杂志上;在“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刊发稿件13篇,推进集团干部人才队伍“好学能文”能力建设。

(二)把牢正确方向,守住意识形态主阵地

集团党委坚持“党管意识形态”这一基本原则,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党委工作的重要位置。一是构建意识形态工作格局。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意识形态工作大格局,严把意识形态制度关,修订出台《意识形态领域清单管理工作机制》等5项制度,确保党管意识形态工作不动摇。二是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围绕重要文艺精品播出、重要文化项目建设、重大改革项目落地、重大文化项目投资、重大风险事件处置等,提前制订宣传和引导方案,印发多项管理办法,以强信心为重点加强正面宣传,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有效展示集团形象,积极传递集团声音。

(三)全面从严治党,落实清廉文投优生态

一是严格履行党委主体责任。集团领导班子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委书记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纪委履行监督专责,深化落实“四责协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按照主体责任清单,组织集团本级及各下属单位党员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切实将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要求落到最基层。二是常态化加强日常监督。坚守政治监督定位,综合运用巡审联动、延伸巡察等方式对下属企业开展专项巡察,推动问题整改到位。组织集团各部门及下属二级控股企业系统排查廉洁风险点,健全预防腐败动态防控长效机制。依托OA系统开发纪检监督模块,实现“三公”经费等关键领域嵌入式监督。完善部门系统监督机制,强化干部履职全过程监督。三是扎实推进“清廉文投”建设将清廉要求融入生产经营、内部治理等各方面全过程,制定集团党员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廉洁从业负面清单,有序推进集团清廉小单元创建工作,组织参观家风档案展、家国文化版本展,召开集团廉洁家风座谈会、勤廉文投书画摄影等活动,培树廉洁企业文化。

 

四、破立并举促改革,推动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一)持续完善顶层设计,深化企业改革发展

集团把持续深化改革融入日常工作、融入发展攻坚、融入全面从严治党、融入班子队伍建设。一是聚焦核心功能提升抓改革。贯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部署和国资国企改革要求,结合战略规划校准,制定集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工作总体方案》,增强集团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二是优化治理机制强化风险管控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实施办法,规范专委会运行机制,强化外部董事履职效能,切实发挥董事会治理优化、战略引领、决策把关、风险防控功能作用。深化内审监督与内控合规体系建设,实施上市公司及投资项目专项审计,重点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国资监管差异化改革,聚焦重点岗位实施精准管控。完善常态化监督机制,推进防控精细化管理,健全定责定损和责任追究,加速低效无效资产处置进程,构建“七张问题清单”闭环整改机制,推动问题闭环销号。三是深化推进巡视问题整改建立巡视整改五项工作机制,以制度建设促进整改落实、巩固整改成果、确保整改长效。整改完成情况得到巡视整改质效评估领导小组肯定,切实把巡视整改成效转化成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治理效能。

(二)持续优化组织建设,培养人才锻炼队伍

集团全面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围绕省委提出的弘扬“六干”作风、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等要求,建立健全干部人事制度,建强干部人才队伍,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一是构建干部人才工作同部署、共落实的良好格局。专题研究年度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浙文红”人才培育规划(2024—2028年)》,系统性构建以“三支队伍”为根本、领英人才为先导、青年英才为蓄力的“浙文红”人才培育体系。二是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交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开拓公开招聘、竞争选拔、制度交流等渠道,队伍规模增长36.36%。构建多维交流机制,加强总部与下属企业间的交流任职,促进集团中层管理人员交流任职(锻炼),选派挂职干部、农村指导员、文化特派员等参与全省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重点任务。

 

2025年,集团将持续深化“八项工程”,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按照省委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要求,锚定文化空间头部运营商、数字文化资产交易链主企业、影视文化全链集成平台、文化遗产保护活化链主、历史经典产业综合服务商的奋斗目标,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支持下,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积极推进“改革发展攻坚创新提质”,不断打造标志性文化成果,以集团高质量发展助力我省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

 

 

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025年5月